知阅文化
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关乎孩子的心智启发与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都很希望孩子能经由阅读接触到很多知识,发展想象和创造力,并可以透过阅读发展出对世界更宽阔的理解。
但事实上,阅读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就可以学会的事,更不是随着年龄增长或只要有上学,就理所当然发展出来的能力。阅读涉及非常多的能力与技巧,需要长期的努力学习才能达到精熟的境界。如果未经适当的学习,有的人可以终身是文盲,有的人虽然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但常有看没有懂,无法达到真正的阅读理解。
一般来说,孩子的阅读可以粗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如何阅读」;
第二个阶段才是「透过阅读来学习」。
也就是说,要达到「阅读是通往世界的道路」这样的口号与理想之前,孩子必须先学会基本的阅读技巧。
通常,我们会把零~三岁视为幼儿阅读的重要启蒙时期,而把三~八岁视为奠定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合理的期待是,经过长达八年左右适当的陪伴和教导,孩子到了小学三年级这个阅读能力的关键分野年龄时,要能达成具备文字识读、阅读理解和有良好的阅读动机等三大目标;到了三年级以后,我们则期待孩子能在大量阅读中,累积更多的背景知识并发展出有效的阅读策略,以逐步达成精熟的阅读以及深层的阅读理解。
幼儿需重点培养的3个阅读能力
在零~六岁幼儿阅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是书本概念和文字概念的启蒙,这包括了解书本是什么、文字的方向、结构和部件等。
第二是口语上的引导,包括透过适当的技巧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以及培养幼儿的叙说能力。
第三是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培养,选择适当的读本以建立幼儿对阅读的兴趣。父母与孩子共读时可以把握这些要点,就能为孩子的阅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孩子还是小宝宝时,父母就可以开始和宝宝进行亲子共读了,这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启蒙。
重点放在「书本」概念的萌芽
或许爸爸妈妈会好奇,孩子还这么小,真的读得懂吗?事实上,父母与宝宝共读具备多重的意义。当父母和宝宝共读时,「书本」就对宝宝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宝宝很快会发现,当书本出现,爸爸妈妈就会把他抱在怀里,会用不同于平常的语调对他说很多话;书本不是拿来玩或拿来吃的,书本要一页一页的翻;书本中有色彩鲜明的图画,有些好像还在生活中看过……而这就是书本概念的萌芽!
在共读的过程中,宝宝有机会从父母那里得到大量而丰富的口语输入,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有利,也使宝宝在生命早期就建立起对书本的熟悉和亲近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就要让亲子共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问题是,当爸爸妈妈真的这样做时,好多的疑问发生了:
「什么书才适合宝宝呢?」
「读的时候要指着字念还是看着图说?」
「要照着文字念还是要尽量发挥说故事?」……
当我去做亲子阅读的演讲时,总是会被问到很多「很细节」的问题。
看到父母把亲子共读当做这么伟大又困难的事来做,我一方面深深体会到他们对孩子的用心,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父母对亲子共读的操作其实有很多困惑。
亲子共读的2大重点
根据实证的研究发现,亲子共读时,父母必须把握的两个核心重点是:
「口语输入的质量」;
「文字概念的引导」。
在阅读时把握这两个重点,可以让亲子共读成为非常有效的阅读介入。
重点一:口语输入的质量
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密切相关。共读时高质量的口语输入可以让孩子习得足量的语汇、语法和语用的能力。把故事完整的念过之后,爸妈可以和孩子进行阅读讨论。美国国家阅读研究委员会提供了一个简单的CROWD原则,做为父母与孩子进行口语讨论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