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博
文
来过巩义的人说,巩义人有钱,马路上好车不断;巩义人说,在巩义办个企业,年产值达不到万,都不敢说办了企业。
外来的人对巩义众说纷纭,巩义靠铝板、靠机械、靠耐材;巩义人说,巩义是一个企业迅速带动一个产业,能不发展吗?
雾里看花看不透,远近高低各不同。巩义取得的成绩犹如谜一样,让人看不透,猜不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巩义从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GDP)连续22年位于河南县域首位,连续13届跻身全国百强县,这次依然领跑河南。
巩义石河道公园夜景
“七山一水两分田”是巩义的地理概貌,除了西部伊洛河冲积的少许平原外,北部是连绵不断的邙岭,南部是跌宕起伏的嵩山。巩义就像浙江的温州一样,山多地少。
地理环境没有难倒巩义人,反而使巩义人百折不挠、开拓创新。清朝末年,革新派人士李显白率先在巩义市回郭镇创办了公立学校,并开设棉纺织厂,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到20世纪30年代,回郭镇各种商号、客栈、饭店、手工业作坊、化工厂、烟厂等应运而生。其中,卷烟业发展最为迅猛,到20世纪40年代,烟厂最多时达48家,其中部分还实现了机械化。后来,因需要划归国有,搬至新郑,也就是今天的新郑烟草集团。
解放时,回郭镇的财政收入占郑州的90%,占河南的60%,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是有据可查的数据。回郭镇也一度被人们称为“小上海”。在旧中国的内陆,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的背后,无疑是当地人敢为天下先的写照。
河洛汇流处
无独有偶,旧中国的巩义新中镇张祰,探到村子地下有煤,开始挖掘煤炭,经过数年积累,一举成为巩义东半县的首富,十里八村的村民组成的贩煤大军,曾到上街区、荥阳、郑州出售。
新中国成立后,山多地少的巩义,自然比不上中牟、新郑这些平原县粮食产量,吃得也不如平原县的人们。20世纪70年代,巩义人不安份起来,这次又是回郭镇,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先后办起了五七化工厂、化肥厂、棉纺厂、铸造厂、砖瓦厂等社队企业。
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为题,报道了回郭镇社队企业,指出“回郭镇人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康庄大道”,引起毛主席的南宁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四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