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到过许多地方,可我有时候还是路盲,只知身处其中,不辨东西南北的现象时有发生,明知是向北行,感觉又像是在一路向南,别扭得狠。这次又来中牟,竟然又犯了一个大错,也因为这个大错,才让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误区得到纠正。中牟,这才牢牢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让我真正地把这块风水宝地、美丽之城,准确地安放在我的记忆版图之中。
第一次到中牟,是参加“雁鸣湖金秋笔会”。中间,还去过中牟一次,那是今年初秋,在郑州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培训班时,省作协安排了一次短暂的参观活动,参观了中牟的城市展览馆、汽车工业园和现代农业园等地方,未作停留即返回了,对中牟的位置仍未留意,还是以前已经固化的意识。
时隔不久,进入深秋时节,我再次接到中牟县有关方面的邀请,应邀参加"雁鸣湖金秋笔会",第三次来到中牟。适逢前一天我到郑州办事,于是就驱车从郑州沿郑开大道向东往中牟去,按照组织方发的位置图,当我走到郑开大道与万三公路交叉口时,不遐多想便左转向北行去,走不多远才觉不对劲,位置图所标的地点在郑开大道下方呀,上北下南,显然是走错了。这一时刻,我才意识到中牟县城原来在郑开大道以南,而我,竟在过去几年一直以为她在郑开大道以北。荒谬呀,我以为对中牟很熟了,竟然连方位都没有搞准,就像和一个人,明明交情很深了,却把人家的名字给记错了,你说惭愧不?!
这次的经历让我真正清楚了中牟的方位。而在笔会开幕式上,听了中牟县委副书记楚惠东风趣幽默,热情洋溢的介绍后,我对中牟这块风水宝地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中牟,就像一个宠儿一样,站在郑州和开封两个巨人肩上,周围又环绕着最居活力的郑东新区、汴西新区,郑州经济开发区和郑州航空港区,又有"三区叠加"之优势,即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都市区,真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虽然以前我已经领略了中牟的文化之美、田园之美、旅游之美,但随着楚惠东的介绍,我还是有一种豁然开朗,幽然见南山的感觉,觉得以前对中牟的认识还是应了李白那两句诗:"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连一知半解都不到。
楚惠东称得上是个美男子,清秀儒雅,是一个可以牢牢吸引人目光的人,而他的讲话中又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像磁石一样,不知不觉把你带进他的语境里,并随着他的话语放飞自己的思绪。"到中牟来买房吧!"楚惠东虽然强调没有为房地产作广告的意思,但他的话语里却又有着让人怦然心动的诱惑力。"你千万不要把中牟当作一个县城,未来的郑州将会是国家的重点战略大都市,而中牟,将是郑州一个最具生机的都市区,以买县城房的机会进入未来的都市,这个机会,你说珍贵不珍贵。
楚惠东又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中牟的汽车工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他口中的一连串数字让我深深震撼,而他身上表现出的自信、自豪、自强和时不我待的劲头以及对中牟深深的热爱又让我感慨不已。的确,中牟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令人振奋。但细想起来,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变化光有天时地利还不够,更重要的还得有一方勤劳的人民,有一群带领人民苦干实干的党员干部。这,才是中牟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中牟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就像一个背景深厚的"富二代",但这个"富二代"同时还是一个聪明睿智,勤劳奋进的"励志男",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他们不仅描绘出中牟未来的一幅美丽画卷,而且一步步把画卷落在中牟这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中牟这块"风水宝地"变成郑州与开封之间,更是整个中原地区的"福地洞天"。中牟人对家乡的热爱,中牟党员干部对事业的执着,我从王银玲的身上能够强烈感受到。从她的言谈中,我了解了中牟的前世今生,知道了文字鼻祖仓颉,道家名师列子、美男潘安、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历史人物,也从她的口中了解了中牟近几任的县委书记杨福平、路红卫、樊福太等,她每提起他们都习惯称为"我们的书记",她说起他们用的最多的词就是"思路清晰"、"拼劲十足",她赞扬他们的词总是"人品优秀,务实能干”。也难怪,尽管我从不认识她口中的"我们的书记",但我却对这些人由衷地生出一层敬意来。
而王银玲不知道,在她充满崇敬地赞美"我们的书记"时,我却对她也充满了敬意,一个县文联主席,在常人眼里的一个边缘化的干部,处在一个常人眼里很难有作为的位置,却长年如一日为宣传中牟,繁荣中牟文化尽心竭力,努力有所作为。自年以来,16年间,成功举办了多次"雁鸣湖金秋笔会",先后邀请了几百位闻名全国的作家、诗人,为中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且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为让世人了解中牟,提高中牟的美誉度发挥了巨大作用,"雁鸣湖金秋笔会"也成为了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盛会。
雷抒雁、韩作荣、李小雨、傅天琳等一大批享誊全国的文学前辈,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南丁,副主席田中禾,省作协原主席张宇、李佩甫,著名评论家孙荪,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著名作家乔叶、杨晓敏、墨白、鱼禾、冯杰等都多次参加,还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作家也都应邀前来。这样的一件盛事,由一个县文联连续多年举办,本身就是个奇迹。而每次笔会上,看到王银玲那忙前忙后,不知疲惫的身影,享受到中牟周到热诚的服务还有她极具穿透力的爽朗笑声时,你就会明白奇迹为何能够出现的原因。
其实,透过雁鸣湖金秋笔会,我更看到了中牟县历任领导注重文化建设的远见卓识和良苦用心,文化软实力才是一个地方最长久的力量。这,的确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欣慰。我又想起了楚惠东鼓动人们到中牟买房的话。说真的,在听着他的介绍时,我在动心的时候,还有点担心,担心中牟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会丧失了今天的田园风光,丧失了独有的个性。我在想,哪怕她成了另一个郑东新区,甚至超过了郑东新区,也不见得是好事,田园中牟、文化中牟才是中牟的个性所在。不过我的这种担心应该是多余的,中牟的领导、中牟的人民,是永远不会丢掉中牟最美好的东西的。
行文至此,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愿望,到中牟定居去,身居都市之中,出门又是田园,这是何等优美的人居环境。更妙的是,正悠闲散步间,抬头遇见熟人,一看,原来是当年笔会时认识的文友。于是相互打个招呼,呵,你也来中牟定居了吗?这样的情景,想想都美。
到时我们会说,这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作者简介宋志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本文作者宋志军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