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中牟县建设路小学党支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此次是“百年党史进校园红色教育润童心”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第四期,现在就让建设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桓瑞玲,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中共三大”的党史故事。
建设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桓瑞玲讲党史
认真聆听
“二七”大罢工失败以后,血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战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而加速了联合孙中山的工作。但对于应否参加国民党,如何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党内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年6月12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集中讨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问题。会上,陈独秀代表党中央向会议作了报告,肯定了与孙中山国民党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因为孙中山坚持了民主主义立场,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革命力量,通过与他合作,就可以团结和争取他所代表和影响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同盟军,壮大革命的力量。会议对怎样实行国共合作,为什么采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作了深入论证。会议认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在这个革命联盟内部实现党对革命的领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党内合作也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所能够接受的唯一的一种合作形式。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使革命统一战线迅速建成。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是基本上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步伐,促进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会着重反对的是张国焘“左”倾关门主义倾向,而对马林、陈独秀的右倾观点批判不够,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估计不足,这是大会的主要缺点。
中共三大,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