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开发区、县(市)区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推进都市区建设的主力军。郑州都市区规划为各开发区、县(市)区做了怎样的发展定位、描绘了怎样的蓝图?三年来,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推进实施这样的定位?产生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把发展蓝图尽快转化为美好现实?系列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地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区”叠加发展的中牟县,正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鼓点和节拍,由传统农业大县向都市型田园城市华丽转身,步履铿锵,前路宽广。
去年11月2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到中牟县调研时对其寄予厚望:中牟县要在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围绕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率先建成都市型田园城市“两个率先”的目标,突出产业支撑、项目带动,以汽车、文化旅游、都市型农业三大产业和千亿级省级产业集聚区、千万人次时尚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攻方向,带动全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两个率先”的目标,是压力,是动力,更是责任、使命和担当!
中牟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持续这样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思路,中牟县围绕“率先”谋发展,继续抢抓机遇,拉高坐标,提升站位,发扬“一年干几年活、一人干几人活”的中牟精神,克难攻坚,务实重干,力促实现新跨越。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回望,中牟交出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
全域城镇化统筹推进
“有建筑的地方是现代化的城区、社区和园区,没有建筑的地方是生态廊道、生态水系、绿地公园、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中牟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围绕全域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都市型田园城市的构想,全力破解传统农区融入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和瓶颈。
三年前,中牟县将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六大切入点”工程细化为中牟县“十大切入点”工程,围绕“一个主体两个载体”、“五规合一”统筹城乡发展理念,按照“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组团发展、产业集聚区支撑、统筹社区建设”的思路,在全市率先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
启动城乡总体规划和县城3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了县域“三化”协调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66条道路管线规划,编制完成规划276个。
打造都市型田园城市,全力推进生态水城建设,规划了“两核两带八脉十湖”的都市区现代水城脉络,实施了中牟·国家农业公园、鹭鸣湖、贾鲁河及中小河流等八大生态水系工程建设。其中,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水系工程、鹭鸣湖水系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贾鲁河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5%,三刘寨引黄调蓄工程开挖完成65%。
启动大棚户区改造63个,开工建设安置房3303万平方米,回迁群众12.8万人。按照“六通十有两集中”标准,启动社区基础设施69个,建成48所学校、48家卫生服务中心、48个文化活动场馆。
人行步道、游园、花坛、公厕、广场、公交港湾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高低错落多层树种搭配,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为全县居民营造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
围绕《中牟县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规划》,根据三大主导产业布局、发展需要,全县共设计各类道路132条、750公里,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并点社区;规划“中心城区—县城组团—产业集聚区和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实现城乡路网与现代交通的有效对接;多元化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路、沙石步行道等非城市道路。
三年来,中牟县共新建改造道路144条,总规模510.56公里,全县路网密度提升至每平方公里230公里,初步实现了“中心城区—县城组团—产业集聚区和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路网格局。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中牟县生态廊道工程将把主城区、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重点村镇、城市组团之间的道路打造成“集交通、绿色、靓化、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连接带,亲近自然、绿色将融入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