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华诞!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学党史、学队史,坚定信念听党话,高举队旗跟党走,中牟县建设路小学大队部开展了“红领巾学党史”系列活动。
本周是“红领巾学党史”第四期,让我们跟着六年级一班杨子轩同学,一起来收听动人的红色故事吧!
六一中队杨子轩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队员们,你听过习爷爷在福建古田会议上讲述的“断肠明志”的故事吗?年11月29号,中央红军主力正在抢渡湘江,由29岁的陈树湘率领的红五军团第34师,是全军的后卫部队。国民党向红34师的阻击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红34师拼死顶住了十几倍于己的敌人,用血肉筑起一道又一道“城墙”,鏖战四天四夜,为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掩护主力突围后,完成了后卫任务的红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师长陈树湘在突围时腹部中弹,因伤势过重,不幸被捕。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敌人的担架上,他想着绝不能当俘虏。于是,趁敌人不备,将手伸进受伤的腹部里,忍着剧痛,用尽全身力气,把自己的肠子扯出来绞断,壮烈牺牲。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红军的一个师长为什么会被俘?湘江战役打得很惨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当时的湘江战役,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说起。
年9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吸取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年10月,党中央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北上抗日,进行了后来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中。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中央红军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达到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在危急时刻,大家听取了毛泽东的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年1月7日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核心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探讨红军以后该何去何从。会议上,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撤销了李德、博古最高军事指挥权;在组织上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补毛泽东进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革命开始翻开崭新的一页……
图文:王萍
编辑:赵方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