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中牟简介
中牟地点
中牟市场
中牟要闻
中牟发展
中牟天气
中牟旅游
中牟信息

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点中国古代史

1(单选题)被称为“药王”的我国古代医学家是()。

A.秦越人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扁鹊是战国时渤海郡郑地的人,原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名字用于秦越人身上华佗,东汉末医学家。名旉,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术,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三国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作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仲景与谯郡华佗、侯官董奉齐名,并称“建安三医”

2(单选题)

“安史之乱”与“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中央政治腐败

B.地方势力强大

C.内地兵力空虚

D.皇帝不问政事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相同:都是地方势力壮大,企图从全国割据出去。七国之乱的原因是汉初刘邦大封同姓诸王,使汉朝形成郡国并行状况,埋下祸根;安史之乱是由于唐朝实行节度使制,使地方势力不断膨胀

七国之乱发生时,景帝在位,正是历史上政治比较清明的“文景之治”时期,最后关头仍可带出调出充足兵力平乱,几乎不存在ACD的情况。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3(单选题)关于京杭大运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起北京,南到杭州

B.流经河南洛阳

C.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D.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春秋吴国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所以京杭大运河并不流经河南洛阳。故而本题选择B项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人工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4(单选题)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曾经有:①竹简,②青铜器,③帛书,④甲骨,⑤纸张,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②③①⑤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金文始于商代。因此甲骨最早;青铜器次之;竹简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纸张最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其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

5(单选题)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如金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欢。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②程咬金③李逵④牛皋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张飞(不详-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程咬金(年-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人。唐朝开国大将。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剧中生活于北宋。牛皋(年—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南宋抗金名将。因此,按照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张飞、程咬金、李逵、牛皋。因此,本题答案为D。

6(单选题)

下列中医名著中成书时间与历史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隋朝

B.《伤寒杂病论》——明朝

C.《千金方》——唐朝

D.《医理真传》——宋朝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公元3世纪初,《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故B错;《千金方》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编著,所以C选项正确。《医理真传》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故D错。故本题选择C。

7(单选题)

年3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文物展》在吉林省博物馆开展,其中的商代卜骨、卜甲为国家一级文物。卜甲和卜骨是古代占卜器具,用来推测吉凶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上面钻出孔洞的形状

B.甲骨被水浸泡后的表明条纹形状

C.甲骨被敲碎后的碎片形状

D.甲骨上面灼烧出的裂纹形状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古代占卜用的龟甲。多用龟腹甲,也有用背甲的。先钻凿、再火灼。据灼烧之裂纹推测吉凶,决定行止。故D项正确,其它几项错误。本题选择D项。

现见卜甲多出土于殷墟,郑州商代遗址、周原西周遗址、西安附近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

8(单选题)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石器锄耕”——商周时期,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和牛耕使用。A排列正确,故选择A项。

9(单选题)下列哪组词语都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

A.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

B.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

C.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D.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蟾宫折桂:攀折月宫桂花。比喻在科举考试中应考得中。独占鳌头:原指在科举考试中,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连中三元:清代科举制度,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如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金榜题名:金榜指科举考试中殿试揭晓的皇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五子登科:登科就是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的意思。名落孙山: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桂冠是胜利的象征,比喻冠军或杰出的人物。桂冠与科举无关,排除AD,问鼎中原也跟科举无关,排除B项,所以此题选择C。

10(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乌江自刎

B.挟天子以令诸侯

C.完璧归赵

D.焚书坑儒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乌江自刎,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属于秦末汉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说东汉末年,丞相曹操挟汉献帝以号令天下。完璧归赵,本指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故最早发生的是完璧归赵

11(单选题)许多成语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下列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卧薪尝胆

B.退避三舍

C.秦晋之好

D.负荆请罪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A项“卧薪尝胆”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B项“退避三舍”,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时候,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优待重耳,楚王在一次宴会上问重耳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后撤九十里;C项“秦晋之好”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矛盾很尖锐,有时还出兵对阵,打起仗来。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有时却又互相联合,互相利用,甚至彼此通婚,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所以,秦、晋两国尽管互有矛盾,而彼此一再联姻这一点,在各国关系中也还是比较突出的。由于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D项“负荆请罪”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ABC均发生于春秋时期,D发生在战国时期,故此题答案选择D

12(单选题)

下列事件或文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黄巢起义→黄巾起义→黄花岗起义

B.《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四库全书》

C.阿姆斯特朗登月→原子弹诞生→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

D.美国《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A项排序错误,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末年公元年到公元年,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开始于公元年,黄花岗起义是年中国同盟会在广东省发起的一场起义,发生在民国时期;B项排序正确,《春秋左氏传》写于春秋末期,作者是左丘明。《资治通鉴》写于北宋,作者是司马光。《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时期,由纪晓岚编纂;C项排序错误,阿姆斯特朗年7月21日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第一颗原子弹诞生是在年7月16日,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引爆成功。哈勃空间望远镜于年4月24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D项排序错误,美国《独立宣言》是年签署,《共产党宣言》是8年,《人权宣言》是年颁布。因此,本题选择B项。

13(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语“南橘北枳”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

B.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

C.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

D.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14(单选题)旧史中有所谓“五胡乱中原”的说法,现代史学家将发生在两晋年间的这一事件称之为“五胡”内迁,以下选项中的各个少数民族,全部属于“五胡”之内的是()。

A.羌、匈奴、鲜卑、羯、氐

B.党项、鲜卑、突厥、羯、羌

C.突厥、回鹘、党项、室韦、羌

D.匈奴、氐、突厥、回纥、吐蕃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正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因此本题选A项

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到后赵灭亡时(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万人

15(单选题)

近年来,汉式婚礼渐成时尚的婚礼形态。下列关于汉式婚礼相关理解的寓意,解释错误的是

A.男须送女一贽见礼物,多为大雁,寓意不离不弃

B.夫妇各剪一缕青丝以红缨结起来,寓意永结同好

C.夫妇共饮一匏酒后将匏一剖为二,寓意阴阳相生

D.夫妇共识一鼎所盛装的一牲之肉,寓意尊卑相同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汉式婚礼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步。婚前礼:纳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解缨结发(“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因此该题中C选项的描述错误,夫妇共饮一匏酒后将匏一剖为二,寓意为合体、同尊卑、以亲之,而非阴阳相生。选C。

16(单选题)我国历史上曾有一些人因参与处理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而知名,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霍去病---匈奴

B.岳飞---女真

C.文天祥---蒙古

D.于谦---鲜卑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A项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的猛将。B项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女真)名将。C项文天祥南宋时期名臣,代表作《过零丁洋》,面对蒙古,在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D项于谦是明代中期重臣,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排南迁之议,组织了北京保卫战,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这里的瓦剌是蒙古民族在明代的称呼。所以,本题不正确的是D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年5月13日—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7(单选题)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的基本政治制度。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②秦朝正式建立;

③西汉巩固;

④隋唐完善;

⑤北宋加强;

⑥元朝新发展;

⑦明清达到顶峰并逐渐衰落。

18(单选题)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______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秦穆公

收起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齐桓公任用管仲变法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迅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因此本题选C

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是《史记》上的说法,五霸分别是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般采用《史记》上的说法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事件

1、齐桓公任用管仲变法,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

2、魏文侯任用李悝魏国变法,使魏国强大,并获得秦魏河西之战胜利

3、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楚悼王死后,吴起被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围攻,无处可躲,躲到楚悼王的遗体之下,但仍不免被乱箭射死

4、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但因申不害能力有限,变法成效十分有限

5、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6、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变法,进行得最彻底,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9(单选题)

下列诗句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项羽

B.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西施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A项出自《垓下怀古》,从拔山和乌江可以推知描写的是项羽;B项“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第三首,描写的是王昭君;C项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的是周瑜;D项出自杜甫的《蜀相》,描写的是诸葛亮。因此,本题选择B项。

20(单选题)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它的目的是()。

A.突出房屋建筑的美感

B.使屋项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

C.有利于排雨

D.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挑出的屋檐的目的是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所以选D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1(单选题)从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A选项的说法正确: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私人开垦土地成为可能。大量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而当时实行的井田制规定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初税亩规定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实际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制,是征收农业税的起点,使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B、C选项的说法错误:秦朝的政治、经济措施多沿袭自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的措施,但并非是征收农业税的起点

D选项的说法错误:编户齐民是西汉时管理百姓的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正式编入政府户籍,这些百姓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的目的是保证赋税制度的实行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1、均田与租(庸)调制

(1)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土地分给人民,农民要向国家交租(粮食)和调(布帛)以纳税

(2)隋朝:沿用北魏租调制,规定年满五十的可以免征徭役,以庸(绢或布)代替

(3)唐朝: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2、两税法

唐德宗时实行,一年分夏秋两次,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1)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户的多少肥瘠收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4、一条鞭法:明代张居正推行。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

5、更名田和摊丁入亩

(1)更名田:康熙宣布原明朝藩王土地归现在的耕种人所有,并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2)摊丁入亩:雍正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人头税废除

2(单选题)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变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主要矛盾。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地方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它包含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题中的关键词是“君臣关系”,大臣从原来坐着到后来站着到最后跪着,说明大臣的地位下降了,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因此选C。

3(单选题)在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内,最有可能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孔子周游列国,删定六经

B.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坑杀赵军四十余万

C.秦王苻坚南侵东晋,虽可投鞭断流,然出师不利,终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D.郭子仪、李光弼借兵回纥,大破史朝义,平定安史之乱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有长城,最上边是匈奴、东胡,长城在战国时才开始建,匈奴在汉代以后控制的区域很小,由此可知这是战国时期的地图,长平大战发生在战国时期。因此,本题选择B项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

草木皆兵: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4(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C.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D.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魏晋南北朝三百年分裂,“五胡乱中华”,但是此时期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水乳交融,所以A项说法正确。杜甫,-年,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其诗全方位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唐王朝社会面貌,被人称为“诗史”,所以B项说法正确。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不断变化之中的,由前期的“三民主义”向后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转变,所以D项说法正确。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击败的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明朝是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所以C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吴梅村的《圆圆曲》。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

5(单选题)“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

A.周

B.汉

C.唐

D.宋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文景之治,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社会生产、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形成封建社会著名的太平盛世。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6(单选题)“杯酒释兵权”讲的是我国()解除将领兵权所做的一种方式。

A.汉朝刘邦

B.唐朝李世民

C.宋朝赵匡胤

D.明朝朱元璋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暂无解析

7(单选题)

右侧为中国古代一次重要的战役形势图,据此进行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交战双方分别为刘邦军队和项羽军队

B.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C.发生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前

D.双方决战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题中有巨鹿这个地名,以及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讲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秦军和项羽的军队。因此,AC均不对,巨鹿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因此D选项错误。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选B。

8(单选题)关于这张古代作战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B.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

C.历史上称其为“马陵之战”

D.孙膑、白起是交战双方的指挥者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A选项的说法错误:南北朝中的南朝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而图中出现的国家为齐、卫、韩等,明显不是南北朝时期

B选项的说法错误:图中出现齐军、魏军,说明交战双方为齐国和魏国

C选项的说法正确:图中显示战役为“马陵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魏国,孙膑、庞涓是双方指挥者

D选项的说法错误: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与孙膑不在同一时期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9(单选题)下列文化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是()。

A.半坡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周口店遗址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泛称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故正确答案选择D。

(一)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二)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后来,又在山东境内及江苏、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河北南部、辽东半岛相继发现了与此同类型的遗址,被学术界命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

(三)河姆渡遗址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较早种植水稻作物

10(单选题)某城市素有“十三朝古都、八代陪都”之说,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较多的千年帝都。这座城市是()。

A.开封

B.杭州

C.西安

D.洛阳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十三朝古都有两种说法,一是西安,二是洛阳。而八代陪都专指洛阳,所以本题选择D项。

西安建都朝代依照时间次序为:西周(前年)、秦(前-前)、西汉(前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东汉(献帝6年)、西晋(愍帝4年)、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年)。时间跨度年左右。洛阳自夏朝开始、先后有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和位帝王在这里定鼎九州;建都累计时间长达年。八代陪都指西汉、新、东魏、北周、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又以洛阳为陪都

11(单选题)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都是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故选C。A项只符合《水浒传》,《水浒传》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B、D表述有误。故选C。

12(单选题)“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

A.《资治通鉴》

B.《论语》

C.《荀子》

D.《史记》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则明,何为则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此为这句话最早的出处。《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神宗以其“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年)。故选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

13(单选题)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的封建社会中的基本政治制度。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②秦朝正式建立;

③西汉巩固;

④隋唐完善;

⑤北宋加强;

⑥元朝新发展;

⑦明清达到顶峰并逐渐衰落。

14(单选题)根据下列叙述,这位人物是()。(1)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2)他创造了“五禽戏”。(3)他被历来的医家推崇为“外科鼻祖”。

A.李时珍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李时珍,是明朝人。著有《本草纲目》。A不正确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故B正确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C不正确

孙思邈,唐朝人。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首。《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故D不正确

15(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成语与所涉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图穷匕见——荆轲

B.高山流水——伯牙

C.破釜沉舟——项羽

D.投笔从戎——岳飞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投笔从戎的故事主人公说的是东汉的班超,因此D选项对应不正确,其余选项正确,故本题选择D。

16(单选题)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以下各国中,海上丝绸之路不经过其领海的国家是()。

A.印尼

B.奥地利

C.斯里兰卡

D.索马里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海上丝绸之路西线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是历代中国王朝与东南亚、南亚,甚至是中东、非洲北部地区之间的海上贸易往来的路线。与现今的印尼、斯里兰卡以及非洲的索马里都有往来,而欧洲的奥地利则不在此列。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一、海上丝绸之

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

二、陆上丝绸之路:前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的路线:由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注意一些重要地点的位置:西安、武威、酒泉、嘉峪关、玉门、高昌、楼兰、和田、撒马尔罕等

17(单选题)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三个古都位于同一个省,这个省是()。

A.河南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江苏省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我国曾作为国都的城市数以百计,最著名的有七个,号称七大古都,即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其中安阳、洛阳、开封都位于河南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1)中国四大古

公认的四大古都是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

(2)中国九大古

(3)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和中国西安

18(单选题)以下是中国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1)推行均田制(2)迁都洛阳(3)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改革官制,严惩贪污。问这位皇帝是()?

A.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B.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C.元太祖铁木真

D.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年孝文帝下令实行俸禄制,使北魏的吏治贪污腐败现象有所好转;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故本题选择A项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年建立契丹国。元太祖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年建立金国,作为女真奴隶主的总首领,完成了建国、破辽两件大事

19(单选题)

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及的战争发生年代最接近的是

A.长平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出杜牧的《赤壁》。为杜牧经过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年)十月。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指大约是公元前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王帝辛(纣),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战争时间大约在前年(一说前-前又说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单选题)

鲁迅先生曾说,贾府里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这句话蕴含的哲学意义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考点中国古代史

解析

焦大是贾府第一代的奴仆,以焦大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来说,无论是从精神需求还是从物质需求方面,择偶观念势必只能是青睐吃苦耐劳且健壮的女子。以他的认知不可能理解林黛玉广阔的精神世界。所以这句话反映出了不同阶级属性的人的不同的审美观、世界观和爱情观。所以体现的哲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A项正确。









































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muzx.com/zmsc/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