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中牟简介
中牟地点
中牟市场
中牟要闻
中牟发展
中牟天气
中牟旅游
中牟信息

风味饮食从来野菜是佳肴

                          

蔬菜是经过人类长期培育、专业栽培并大量贩售的植物,而野菜则是长于山野,未经栽培、采集即可食用的植物。中国古代虽然农业文明起步较早,但是却没有摆脱采集野菜供食的习惯。我不知道外地人喜不喜欢吃“柳絮儿”,反正开封人爱吃。每年3月,柳树刚刚吐绿的时候,就会有人采摘柳树的嫩叶芽,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泡一夜就可以吃了,这就是著名的“柳絮儿菜”,可凉拌可炒食,或做饺子馅儿或包包子都很好吃。这些过去穷苦人的救命菜,如今也成了城乡人的香饽饽。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环保成为现在饮食的几大要素。吃要吃出健康,吃出食材本身的味道。

          文人墨客对野菜情有独钟

宋代林洪,他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一生淡泊名利,未走进仕途,是位隐士,自称“游江淮二十秋”,他又是美食家,由于长期生活在山野农村,对素食情有独钟,从而对山野食品颇有研究。

对于野菜,历代文人墨客情有独钟,饱蘸墨水,吟咏颂扬。直到宋代,野菜还是主要菜蔬来源。我们从北宋黄庭坚的《次韵子瞻春菜》一诗中可以领略一二,诗人写出了多种蔬菜的名字,其中有蕨菜、苦菜、蒌蒿、蔊菜、菌等野菜。容我把老黄的这首诗抄录于下:“北方春蔬嚼冰雪,妍暖思采南山蕨。韭苗水饼姑置之,苦菜黄鸡羹糁滑。蓴丝色紫菰首白,蒌蒿芽甜蔊头辣。生葅入汤翻手成,芼以姜橙夸缕抹。惊雷菌子出万钉,白鹅截掌鳖解甲。琅玕森深未飘箨,软炊香秔煨短茁。万钱自是宰相事,一饭且从吾党说。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青衫诚可脱。”

蕨菜

蕨菜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用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被称为“山菜之王”。蕨菜虽可鲜食,但较难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画的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至首阳山采野菜薇蕨来充饥,最终饿死的事情。别有一番意蕴在心头,南迁的大宋,渡江的大臣,心中飘忽不定的思绪,淡淡的伤感和怀旧弥漫其间。苦菜是北方地里很普通的一种野菜,春天生长得比较早,虽然味道发苦但能食用,老百姓又叫它曲麻菜。特别在农村,当遇到灾荒粮食不够吃时,苦菜可算是一种重要的代食品了。苦菜耐寒、耐热、耐旱、耐贫瘠,存阴坡湿润地带,苦菜的茎叶舒展,呈深绿色。在春天或秋末气温低时,苦菜叶片边缘一般会有一层淡淡的紫色,苦菜的营养价值丰富,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一般在春季食用苦菜的嫩苗,整株挖取洗净后入水焯1~3分钟,加盐生拌食用,味道略有些苦,但比较爽口。

蒌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苏轼在惠崇的《春江晚景》题词说,竹林外有几枝桃花盛放着,最先知道江水解冻的鸭子已在水中嬉戏。蒌蒿这种野菜已长得满地葱绿,而河岸上那芦苇的嫩芽已从土里冒了出来,此时河豚也正是逆流而上游回大江的时候。

竹笋

苏轼还写过:“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可谓是吃着竹笋长大的。家乡竹林遍地,步入仕途后,长期为官或被贬谪于江浙一带和岭南惠州、儋州等地,这些地方均盛产竹笋,使他对竹笋的嗜爱并未因时空的变换而减弱。身处南方之时他更不忘咏赞竹笋。他曾专作一首《谢惠猫儿头笋》来称赞长沙的猫儿竹笋:“长沙一日煨笾笋,鹦鹉洲前人未知。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鼠穿篱。”经他一宣传,这一当时并不出名的菜肴便扬名于世。《宋稗类钞·饮食》载:“东坡尝约刘器之同参玉版,器之每倦山行,闻玉版,忻然从之。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何名?东坡曰:‘玉版。此老师善说法,令人得禅悦之味。’器之乃悟。”玉版乃笋的别名,这与苏轼不遗余力地为之扬名延誉而产生的“名人效应”是分不开的。

《山家清供》“傍林鲜”中记载:“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野菜曾是“救命草”

北宋司马光《言蓄积札子》指出:“乡村农民,少有半年之食。”遇到灾荒之年,他们更是要靠野菜、树皮维生。南宋王炎《答凌解元书》曾云:“田野之民,食糟糠,此诚可悯……山居之民,尽掘蕨根而食……”灾荒年间,野菜就是“救命草”。

凉拌苦菜

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居开封。他看到当时黄淮地区灾害频繁,百姓以草根树皮为食,甚至误食丧生。为此,他致力于救荒植物的研究,组织收采和整理野生食用植物,于永乐四年(年)编成《救荒本草》并刊刻于开封。《救荒本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的方法等。

明清以来,河南发生多次饥荒,《救荒本草》都起到了重要的救助作用,教百姓识别可以食用的野菜,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

      健康野菜人人爱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说:“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荠莱,虽是野菜,但味道鲜美,有一股清香,可用来做汤和包饺子、做馄饨、炒肉丝等。古人把荠菜誉为“天然之美”,甚至可与“鸾脯凤胎”之味媲美。

荠菜馄饨

开封本地有猪毛菜,一般初春选猪毛菜的细小叶子,淘净之后开水一焯,混合香油、蒜茸、陈醋一起调拌,味道极佳。印象中这菜口感甚佳,稍微有些涩,是因为猪毛菜茎叶表面粗糙的缘故。

从田野到餐桌,野菜完成了它的华丽转身。从乡村到城市,我们疏远了野菜,偶尔吃一顿也是在街头买一些,不敢要多,一斤“柳絮儿”竟然15元。周末还是带着孩子到田野挖野菜吧,拥抱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寻觅野菜的清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muzx.com/zmsc/11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