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中牟简介
中牟地点
中牟市场
中牟要闻
中牟发展
中牟天气
中牟旅游
中牟信息

小寒碰上腊八开启舌尖上的新年

小寒碰上腊八

---开启舌尖上的新年!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一首诗,透露了我们今天的主题

——没错,这就是腊八节的腊八粥!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又碰巧是腊八节。小寒碰上了腊八,势必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这一天饮食宜温热柔软,不仅是口感温热,食物的性质也要温热,可以起到健脾、暖胃、补肾的作用。民谚云:小寒、大寒防风御寒。

最能具备温热柔软的食物当属腊八粥了!“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说到腊八粥,不少人会说腊八节吃腊八粥,但腊八习俗远远不止这些哟~那么,对于腊八节其他习俗,你知道多少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全面了解下吧。

腊八由来

从历史角度看,“三个继承”构成了腊八节传统民俗文化、佛教文化、中国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个继承

游猎时代到农耕时代华夏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

古时,“猎”与“腊”是同一个字。游猎时代,游猎民族用捕获的猎物,庆贺丰收,歌颂劳动生产与收获,向天祈福,举行“祭天宗”活动,期待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猎祭”意即“腊祭”,祭祀天神和祖先。秦汉时期,每至腊月,天子会带领百姓,用猎物祭祀天神、祖先。大约在南北朝时,固定下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节。当时,腊八节即是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而非现在的正月初一日。“腊鼓鸣,春草生。”他们击鼓催春,迎接新春的来临。

第二个继承

佛教文化中国化的传承。

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的乔达摩·悉达多,因看到生老病死之无常,于是出家苦修,每日只食一麻一麦。一天,几近饿晕时,牧羊女送上杂米和羊奶混合制成的“杂拌粥”,佛陀食用后于菩提树下结金刚宝座,发誓不成正觉绝不起座。七日后,佛陀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腊八节正式成为固定节日,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化的一个节日。后来每至腊八节这天,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许多寺院效仿牧羊女献“杂拌粥”的传说,用米、果、谷等物,熬制成“佛粥”,布施结缘大众。

第三个继承

腊八粥最早叫作“七宝五味粥”,主要是由柿子、豆子、米、葡萄等七种谷物和果类熬制而成,五味意即“酸甜苦辣咸”味皆有。据传,上古水神共工氏有七个不孝之子,其中一个冬至死后变成了“疫病鬼”,因其害怕红豆,人们便用红豆和其他谷物熬城的粥来驱魔避病。唐宋以来,南北方的腊八粥各有不同,南方多用莲子、花生等,北方多用红枣、小米等,皆因各地物产不同也。

腊八习俗

1

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饭”,粥里有啥?

大米、糯米、薏仁、糙米、红豆、黄豆、绿豆、黑豆、红枣、花生、栗子、坚果、小米……

你能想到的五谷杂粮,全都可以!

一家人,一锅粥,其乐融融!

2

祭祀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而且,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

泡制腊八蒜

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5

制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6

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最后,来段民间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编辑:中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师文萍、宰金峰、李慧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ngmuzx.com/zmsc/11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