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工业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开放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郑州工业未来啥模样?5月18日,记者从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促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促进工业持续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有思路、有目标、有任务、有举措,这一幅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正在“画”出郑州工业的新气象、新局面、新未来。
年郑州工业取得显着成效
年是郑州工业经济取得了显着成效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郑州市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己任,在全省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努力稳增长、着力调结构,取得了显着成效。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年,战略性产业占郑州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占郑州市工业的比重为42%,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郑州市战略性产业比重首次超过高耗能产业比重,标志着郑州产业结构调整迈上新台阶,具有里程碑意义。
工业总量实现新超越。年,郑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45万亿元,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5万亿元,超出第二位的武汉亿元以上;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五位、35个大中城市第十一位。
工业增速实现新提升。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2%,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九位,较年前移8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居第十位,较年前移10位。
集群招商取得新成效。郑州市成功举办了年郑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移对接洽谈活动、千亿级家居产业转移洽谈暨集中签约活动和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年共签约工业项目个,签约总额突破亿元。
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年,郑州市新开工项目个,开工率%,投资额在30亿元以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三力型”项目,如台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项目、东风日产30万辆整车及15万辆产能提升项目、南车轨道交通装备项目等,占据较大份额。新竣工项目个,竣工率%,投资额较大的战略性项目,如郑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空调项目、航空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郑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锂电池项目、中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非晶及纳米金属材料项目等,占据较大比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郑州市新开、竣工项目中,七大主导产业项目比重占95%以上,投资结构明显优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化融合步入新阶段。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郑州市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3,居全国先进水平。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年郑州市信息消费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郑州都市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切实抓好新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要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更要摆在突出位置。
为确保工业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郑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即打造开放增长、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三大增长板块;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大产业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园区建设、企业培育、重点项目、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六大重点工程;强化组织、政策、土地、资金、运行、服务六项保障措施。
《意见》指出,要力争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千亿级战略性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诸如智能终端、商用客车、超硬材料等国内知名度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大产业基地,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商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一季度,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去年同期(9.5%)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4%)3.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6%)1.3个百分点,首季迎来“开门红”.
未来3~5年,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要求,到年底,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6万亿元;到年,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万亿元;到年,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万亿元。
数字背后,是郑州工业“画”出的美好未来:建成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世界“金刚石之都”,实现工业总量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着增强。
5月18日,记者从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促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即打造三大增长板块,构建三大产业体系,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强化六项保障措施,促进工业持续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郑州工业未来啥模样?记者采撷《意见》亮点以飨读者。
1.优化布局,打造三大增长板块
郑州市按照“一区一主业”原则,突出地域特色,发挥集聚效应,打造三大增长板块,形成主业突出、板块联动、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
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郑市、中牟县为主,打造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增长极的新型工业化开放增长板块。其中,航空港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手机)、生物及医药、精密制造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新郑市重点提升现代食品制造业,积极培育非晶智能装备产业;中牟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到年底,开放增长板块工业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工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到年,工业产值达到1.8万亿元。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水区为主,打造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板块。其中,高新区重点建设IT产业园、“北斗云谷”,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北斗卫星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水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工业创意、3D打印、应用软件、移动互联、智能安防、系统集成等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到年底,创新发展板块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到年,工业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工业产值突破亿元。
以荥阳市、登封市、新密市、上街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为主,打造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板块。荥阳市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登封市重点培育发展现代家居制造业;新密市重点培育发展环保装备产业;上街区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通用航空装备产业;中原区重点提升品牌服装制造业,积极培育现代家居研发、设计、创意、展示、体验等产业;二七区重点提升现代食品制造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管城回族区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楼宇经济等产业;惠济区重点提升速冻食品制造业,积极培育创意、动漫产业。到年底,转型升级板块工业产值达到0亿元;到年,工业产值达到亿元;到年,工业产值达到1.4万亿元。
2.调整结构,构建三大产业体系
郑州市加快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及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战略支撑产业为主体、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体系。
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实施旭飞光电液晶玻璃基板二期、榕基产业园、中国智能骨干网郑州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努力将郑州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全国有影响的软件信息服务基地;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建设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县为主的亿级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建设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郑州汽车城;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实施新大方液压支架运输装备、弗雷森电液信息化智能变速拖拉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千亿级装备制造业集群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实施酷派、中兴智能手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努力建设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加快实施苹果手机分拨和结算中心,电子产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形成千亿级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安全移动终端、安全图像分析和传输等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打造全国领先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数据存储、交换、服务等新业态,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数据云计算枢纽和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实施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南车集团郑州修造基地、北车集团郑州修造基地、啸鹰飞机总装试飞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品质金刚石、立方氮化硼材料及高档复合片等,巩固提升郑州市在国内超硬材料行业领导地位,建设成为世界“金刚石之都”.生物及医药产业,加快实施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慧宝源生物医药、辅仁药业医药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千亿级生物及医药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加快实施恒润生物有机废物环保综合利用、嵩山风电场、侨联生物柴油等一批重点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现有整车生产优势及郑州比克等企业,重点发展换电模式的纯电动汽车,大力培育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建成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依托生茂光电、汉威光电、康宁特等企业,建设郑州百亿级综合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产业,加快实施好想你红枣产业园、顶新扩大再投资项目、花花牛乳制品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郑州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产业,加快实施香港迅捷新密服装产业园、曲梁同盈服装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郑州千亿级中高端服装产业集群等;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依托中铝河南分公司、明泰铝业、中孚实业、永登铝业等企业,努力打造世界级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3.强力推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产业集群工程。按照“规划先行、突出新兴、加快提升”的思路,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他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物联网、可见光通信、信息软件及制造、生物及医药、超硬材料、新耐材料、家居10个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到年,10个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万亿元,其中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力争达到1万亿元,新型耐材产业集群达到亿元,超硬材料产业集群突破亿元,其他产业集群均超过千亿元。
园区建设工程。按照“新兴园区规模化、规模园区特色化、特色园区基地化”的思路,积极推进百亿级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荥阳市新材料产业园、新密市环保产业园、新郑市非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格力电器工业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台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郑州)创新工业园等新兴园区建设,力争到年,郑州市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30个以上,其中超千亿元园区8个、超亿元园区10个。
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培内与引外并重”的原则,重点培育家对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年底,郑州市家龙头骨干企业工业产值达到2.5万亿元。突出战略性企业培育,加快23家工业战略性企业和15家创新型企业发展,制订实施“一企一策”培育专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
重点项目工程。坚持“谋划项目抓招商,招商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加快实施“四个一百”项目,每年筛选个谋划项目、个招商项目、个新开工项目和个竣工项目,重点推进,强化投资,~年,郑州市工业项目投资累计完成1万亿元。
两化融合工程。立足融合发展、智能发展,以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化信息技术在产业和社会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郑州市信息化水平。到年底,郑州市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到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化强市。
绿色发展工程。以推动工业经济清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重点,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年底,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64吨标准煤左右;到年,下降到0.58吨标准煤左右;到年,下降到0.49吨标准煤左右。
4.实施动力,强化六项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保障。郑州市工业经济科技和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郑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推进中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加强对各项工作落实的督导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每年对郑州市新型工业化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领导小组下设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负责郑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县(市、区)按照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加快郑州市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强化政策保障。郑州市围绕新型工业体系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专业园区建设、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扶持政策;突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实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和配套实施意见。加大政策引导对新型工业化的扶持力度,并向工业重点产业、重点集群、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倾斜。
强化土地保障。郑州市切实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的用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力争将重大工业项目纳入省重点,争取省土地指标“点供”.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加快产业集聚区、各类专业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多层厂房建设,解决好中小配套项目用地问题。有效盘活存量用地,结合淘汰落后产能,盘活落后产能企业的土地存量;结合主城区工业企业外迁,盘活市区内存量用地。积极探索制定租让结合、弹性出让产业用地相关政策,不断拓展工业用地空间。
强化资金保障。郑州市研究制定鼓励各类基金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类财政基金和各类民间的创投基金、债券基金、担保基金、种子基金等,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性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融资,稳步推进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强化运行保障。郑州市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密切 强化服务保障。郑州市深化企业服务,加快推进“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提高服务企业办事效率。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实现服务企业常态化和制度化。坚持领导分包重点企业、问题收集协调、部门联动等工作机制,发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认真落实国家、省企业减负相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